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教育机构的特征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教育机构的特征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宗旨和特点?
(1)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书院既是一个教育机构,又是学术研究基地。同时,许多书院还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和有影响的印刷出版机构。
(2)教学形式多样。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师生质疑问难、学友相互切磋、讲会等。
(3)教学上实行门户开放。书院教学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允许不同书院,不同学派的师生相互讲学,互相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
(4)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书院强调学生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指导。
(5)师生关系融洽。中国教育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中尤为突出。总之,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了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古代供人学习的地方叫什么?
古人读书的地方叫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简述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除了宫廷教育,其普遍特点是提倡教儿宜早;教子义方(即父母要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道路);父母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即要培养孩子什么品德,自己就要先具备什么品德;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
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除了宫廷教育,其普遍特点是提倡教儿宜早;教子义方(即父母要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道路);父母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即要培养孩子什么品德,自己就要先具备什么品德;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
概括清代前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并分析其背景?
从清朝立国至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朝教育已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末期,同时也孕育着近代教育的某些萌芽。因此,这个时期的教育有它自己的特点。清朝统治者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对于治理国家的作用,在立国之初便制定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的文教政策。他们崇尚儒家经术,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以此作为巩固统治的精神支柱和办学的指导思想。在中央和地方,广泛设立各类学校。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学校教育得到恢复和较大的发展,至乾隆年间达到全盛。在积极发展教育事业的同时,清朝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制订种种学规,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与控制,并对士人实行笼络利诱和高压手段,进行严厉钳制和镇压,屡兴文字狱,以莫须有的罪名残酷迫害知识分子。
清朝的书院经历了顺治年间沉寂、康熙年间复苏、雍正十一年以后勃兴的发展过程。其数量之多,远过前代,而且遍及一些边远省份。在政府的控制下,书院官学化现象日趋严重,绝大部分书院都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不过,诂经精舍与学海堂两所著名的书院独具特色,对于清朝文化学术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都起了重要作用。
清朝的教育思想,最值得注意的是实学教育思潮,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度,抨击传统教育,尤其是宋明理学教育,揭露科举考试制度的危害,主张“公其非是于学校”,要求培养“实才实德之士”,重视学习包括自然科技知识、军事知识和技能在内的经世致用之学,强调“学贵实行”、“学贵适用”、“习行”等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实学教育思潮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向近代教育理论发展的中间环节,不仅在当时使人耳目一新,而且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也产生过积极的启蒙作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教育机构的特征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教育机构的特征有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