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关家庭教育的认识作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的认识作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理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二者缺一不可,是共同助推孩子成长的两个途径。
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来说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有其父必有其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强调了环境影响的巨大作用。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起到表率作用。比如,家长在平时一定教育孩子过马路一定要按照信号指示过马路。但家长往往言行不一致,在带着孩子过马路时偏偏去闯红灯。孩子往往会说,你让我不闯红灯你为啥红灯亮着你还过马路啊。家长一定要言行一致给孩子做好表率作用。
学校教育是大部分孩子经历时间最长,学习知识最全面,最系统的教育。知识的形成,价值观的建立 ,理想的确立,荣誉感的形成,团队意识的培养等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孩子从小学,中学,高中一直到大学,从懵懂天真的儿童成长为有知识有礼貌的天之骄子都是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的。
家庭教育缺失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学校教育短板会给孩子留下终生遗憾。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把孩子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个人来谈一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
第一、学校教育侧重于知识性学习,家庭教育侧重于对孩子的性格、道德、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很不错的,在学校老师教授的学生很多知识性的内容,学生掌握的也还都不错。家庭教育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父母怎么做,孩子潜移默化就受到了影响。
第二、学校进行的是"泛"教育,家庭教育则是个性教育。学校教育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平等的,大家听同样的老师讲课,做同样的练习题。学校、老师对每个学生是一视同仁。而家庭教育相比来说就十分个性化了。孩子数学有天赋,父母数学方面引导孩子就引导的多一些。孩子比较爱画画,父母引导孩子在绘画方面多一些。
第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成才。能够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不分主次相辅相成。
教育的目的是成人成才。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家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无法融入家庭的人更加无力融入社会。家庭教育是小学,是基础,是根本。
学校教育是阶梯,是实训,是过渡。
良好的家校配合沟通能够让孩子最终迈向社会成为人才。
下面我来谈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究竟该怎么看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理解不正确,单单的把学生的教育全部理解为学校的教育,那是完全错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呢?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及孩子自身的努力来实现教育的。
至于你说的减压问题我觉得压力主要来自家长,正因为有了所以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当然也包括我本人)才造就了现在学校压力大、老师压力、大学生压力大、家长压力也大,但说实话这个压力短时间内是减不下去的。至于作业家长改的问题其实就不是问题,因为懂得的家长不需要老师安排自己都会那么做,不懂的家长老师安排了我不满意所以完全是老师的一厢情愿罢了!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家庭教育好了,学校教育会更好,好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你说呢?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有明确的职责而没有明确的界线。
学校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辅之德、智、体全面发展。但这种群体教育的环境与家庭个体教育的环境是截然不同。
家庭教育是辅助学校教育为主,着力信心培养,志趣培养和人生的偶像培养,这叫做家庭的三向培养。这种三向培养的教育效果,学校是无法相比的。有很多家长的身传言教,也是学校无法做到的 。
正确的两者之间关系应该是:(这里列举的方法是适合中小学阶段)家庭配合学校督促子女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要做好以下三点:1及时发现、帮助子女补充学校课堂知识缺陷,让子女长期保持充足的学习信心。2、设法和子女的班科老师做好沟通,力争老师和家长对自已子女的表现都做到了如指掌。3、专师爱生是扫清学生学业道路上的绊脚石,家长必须在子女面前树立榜样,使学生感觉到家长和老师都是自已人生路上拓荒的指路者,使学生自觉形成自已的人生偶像,从而知恩感恩。
学校必须对社会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做好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家庭的相互沟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训练孩子三方面能力在学校可以得心应手
从中国 “三岁看大”和西方“五岁定型”等发展心理学理论看,尽管教书育人是学校的职责所在,但家庭教育仍然是学后期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这好比家庭是原材料来源地,学校是材料加工厂一样,好的产品离不开好的原材料,一旦原材料定型是很难修复重塑的。
所以,一个人的成长必须从家庭教育抓起。
首先,建立自信心、自尊心。孩子自信心建立既是是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也是来自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必然结果,娇生惯养的孩子很难有此体验。获得自信心、自尊心途径很多,但抓住两点也足以促成,一是多去户外,多接触大自然,做一些爬山过砍的挑战自然运动去获得;二是通过做家务,自己能办的事自己办,感受会更深刻。训练战胜困难的勇气,既能锻炼身体,也能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这对于养成战胜困难的自信,乃至自尊都有好处。对于上学后战胜学习困难也有极大帮助。
第二,培养良好的品质。对于孩子的好品质,主要是对错的基本认知和情绪控制。能和群、能交友、能忍让,是训练的具体内容。家庭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游戏或其他活动,制定具体规矩,对错有标准,获胜有奖品,带有小刺激,父母参与,相互监督,既好玩又管用。通过潜移默化,把好品质训练寓于社交规则遵守、战胜困难获取自信之中,体现在交友的乐趣、是非观的建立之中。这对于上学后被同学们接纳很有帮助,为上学后很快适应环境打下基础。
第三,建立学习兴趣。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都爱听故事,对故事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想方设法自己去学习,认字看故事书;再比如,孩子爱提问题,家长天天给他讲,间断了就不习惯,就会想方设法去看妈妈经常读的《十万个为什么》,由让父母读给他听到让父母教认字,这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不需要父母提高求,简单易行。归纳起来就是“兴趣”往往是通过“渴求”引起“注意”建立起来的,学习是兴趣激发出来的。兴趣学习是学习动力的初级形态,目的学习是学习动力的高级形态,但对于孩子兴趣学习仍然是前提条件,这对于学后期掌握学习方法很有益处。好的学习方法是一个人一生的修炼,小学阶段老师可能是保姆式的教育,到了大学,老师讲完课就完事,完全需要自学。所以,从兴趣学习到学习方法的掌握,再延伸到学习能力的提升,贯穿于整个人生。
你怎么看待中国当下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请不要焦虑地看待问题
这是我的感想,不要把一个问题看成是普遍性的问题,也不要看到一棵树的病看成是一片林子的问题。关键还是我们家长与老师都一样,不要用焦虑的心态看待或是应对我们的教育问题。
教育的问题不是一个时代出现的,他是伴随着教育的产生,就相伴着问题的产生,其实,我们可以静下心来看看,把时间往前推移,有一位教育名家“马卡连柯”针对家庭教育所谈论的问题,现在还是存在,他的一些方法放在现代也还是适用,他的好多理论放在现代也还是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的,虽说我们国界不同,我们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在解决教育的问题方式方法上也还是具有相通性的。可见,我们现在只是把某些问题夸大了,然后加上用焦虑的心态去应对,那肯定是会有更严重的问题的。
特别是家庭把问题抛给学校,学校也在不断埋怨家庭,这是最糟糕的现状。
例如,只要学生在学校有冲突,我们的家长马上介入,然后马上把问题升级,最终把矛头指向学校,说学校的教育环境差,说学校管理的失职,说校园欺凌,说学校没有公平对待孩子……把能戴的帽子全给戴上,对问题的解决一点意义都没有,反而有害。
其实,6到12岁的孩子在校的冲突问题,马卡连柯先生就有过论述,这是孩子从家庭的个体教育到家庭的集体教育,再到家庭之外的集体教育及学校集体教育的发展过渡所碰上的正常问题。这也是孩子人际交往智能发展的重要载体,更何况孩子之间的冲突中“只有一方有错的情况是很少有的。”而家长在这一事件发生之后,介入也是正常的,但是介入之后的立场与态度是发展孩子还是禁锢孩子的关键因素。
介入之后,不可以只看见自己的孩子,而应该看到全体孩子,与其他家长一起教育这个孩子的群体,而不是制造更大的麻烦,出难题丢给老师解决,如果做到家长与家长之间,与学校老师之间协调努力,才能给我们每一位孩子带来最大的利益。
例如,上周我就遇到一位路队长在管理班级路队的过程中遇到同学的不配合,他就很委屈,家长要求退职,觉得没有必要,为了班级还要受其同学责怪,但是孩子还是想继续履职。这个时候,家长的介入就不是让孩子逃避,而是让孩子学会更好的沟通,提升管理的能力,更不应该的就是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语言攻击。
家长,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家庭教育撑起自己的蓝天,学校教育也更好地履行知识的教育,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越来越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关家庭教育的认识作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关家庭教育的认识作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