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法社区宣传活动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法社区宣传活动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政府部门如何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
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的一部家庭教育方面的法律,颁布于2021年1月1日,旨在促进家庭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了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实,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宣传普及。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例如宣传广告、媒体宣传、社区宣传等,向广大群众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内容和意义,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建立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为家长和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服务。
加强研究和评估。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家庭教育的研究和评估工作,了解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法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建立服务体系、加强监管执法和加强研究评估等多方面工作。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协同努力,才能够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有效落实,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权益。
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主题有哪些?
(一)宣传文明礼仪知识,营造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依托国际家庭日,组织开展以“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宣传现代礼仪知识和礼仪文化,突出以未成年人为教育主体的“八礼四仪”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内涵。坚持将宣传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广泛宣传具有时代精神的礼仪知识和礼仪文化,营造浓厚的文明礼仪教育宣传氛围。
以家长学校网上课程为依托,对家长进行“家长文明素养”、“家庭文明礼仪教育”和“文明家庭建设”等课程培训,丰富家长文明礼仪知识,增强家长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文明礼仪教育水平。
(二)指导文明家庭建设,助力文明习惯养成
活动期间学校将向全体学生家长推送“大手拉小手,文明一起走”倡议书 ,开展“与家长共话文明”活动。指导家庭成员共同制定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计划,开展家庭文明礼仪承诺活动,不断增强家庭成员的文明意识和文明习惯养成自觉性。
指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好习惯养成计划》,规范居家学习、生活、健身等活动行为。父母与孩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从生活小事做起,人人争做文明习惯好模范。以“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等礼仪教育为抓手,营造良好的家庭文明礼仪教育氛围,促进文明家庭建设;以“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为重点,号召家庭成员在公共场所礼貌谦让,遵守交通法规和社会公德,自觉使用文明用语,不断践行文明习惯内涵。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走进村镇和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用日记、手抄报、活动照片、活动音视频等形式分享活动成果。
(三)开展文明礼仪展示,共享文明礼仪成果
学校将组织“大手拉小手 文明一起走”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宣传推广活动开展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表彰一批先进个人(家长)、优秀班级、文明家庭、家庭文明礼仪教育优秀案例(视频),并推送部分优秀案例参加区级优秀案例评选。
做好家庭教育各单位如何配合?
1.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动建立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开展工作,每年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将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社区教育体系。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可以派教师到街道、社区(村)挂职,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2.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扩大活动覆盖面,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由政府购买公益岗位。依托青少年宫、乡村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阵地,为城乡不同年龄段孩子及其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家长提供及时便利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3.给予困境儿童更多关爱帮扶。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要指导、支持、监督家庭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要特别关心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贫困儿童,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以城乡儿童活动场所为载体,广泛开展适合困境儿童特点和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逐步培育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法社区宣传活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法社区宣传活动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