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家庭教育中感知培养反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家庭教育中感知培养反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家长教四岁半的儿子20以内的加减法,孩子学不会,家长质疑孩子的智商,对此你怎么看?
我儿子幼儿园有一个同学,对数学天然的敏感,幼儿园就能计算百位的乘除法,且数字的记忆简直过目不忘。而我家这个,到了小学一年级,20的加减法还恨不得要脱袜子,用脚趾头来帮忙。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数学逻辑的学习,能在计算上确实我儿子要略慢一些。
而同样是4岁的闺女班级的一个小姑娘,从3岁半开始学手脑心算,计算速度非常快,连续的加减比大人还快,基本上你说完算式,她的答案就出来了。但是,她完全不了解数理加减的真正意义,只是机械的借助手指位置替代计算。当真正遇到最简单的应用性的问题的时候,她的计算还不如我家啥也没学过的闺女用最原始的掰手指的方法的计算准确度。
所以,我觉得20以内的加减法并不能代表孩子的计算能力,也不能体现数学思维。更谈不上智商的问题。
让孩子在游戏中,生活里真正了解数理的关系,加减的意义,慢慢内化成孩子本身对数学的基础概念,这样反而能帮助他将来更好的学习数学。
小孩的脑部的神经元链接生长最高峰是3岁以前,有研究证明普通人家的孩子和教育世家的孩子在3岁前能接触的重复的词汇量相差3000万字,如果父母能在小孩小时候跟他沟通,注重以下3个原则,1.共情关注,以小孩的角度去沟通,他看到什么你就给他解释,如:他看到被子,你就跟他说,这是被子,我们睡觉觉,取暖暖的被子。2.充分交流,我们带孩子时要主动的跟他聊天,他看到的我们就解释,我们一起做的也解释,干活时也解释,反正就是多说话,让他多接触词汇量。3.轮流谈话,就是可以多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这花花是什么颜色的、这是什么等,所以想让小孩的数学好,在小时候就多点数学的引导,如:给小孩扣扣子,我现在给你扣扣子,这是第一颗,第二颗,第三颗,我们要考考孩子,第二颗是哪颗,看到有关数学的都要去说,慢慢的加入加减法,如:宝贝,我们现在有5个苹果,现在我们要吃一个,还剩4个,下次你可以先问他在吃苹果。如:宝贝,我们之前有5个苹果,我和你吃了一个,还有几个呀!让他想,让他说,没有答对,我们就一起数,一,二,三,四个。所以想要孩子聪明,3个原则很重要,不怕麻烦,你的小孩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加油!
我儿子五岁半上学前班时。一天,有一道题问一角钱大还是一元钱大。儿子说,一角钱大。然后老公很耐心的和他讲:10个一角钱等于1个一元钱,你说哪个大?儿子:一角钱大。又讲了一遍,1个一元钱相当于10个一角钱,哪个大呢?儿子:一角钱大。老公急了,从兜里掏出来一个一元硬币,一个一角硬币放桌子上大声问儿子:你看看它俩到底哪个大?儿子当时眼泪汪汪委屈的答:一角钱大。老公当时都快奔溃了,跟我说:媳妇,咱儿子这是智商有问题,不行去医院看看吧!
现在儿子快十四岁了,不能说学习多优秀吧,至少学习方面不太让我们操心。我有时跟他讲他小时的糗事,他就笑说自己当时太逗了。殊不知当时我们真的挺无奈的。
四岁半的孩子应该在幼儿园里,教育部三令五申:不能进行超前教育!家长你是不是急了点啊?
最近我也看到了很多文章,超前教育的弊端。教育部的通知都是经过专家论证了的。我也看到报道,如果在幼儿园里把拼音和20以内的加减法都学了,到一年级上学时可能孩子显得很优秀,可是到了二年级他就会慢慢地……!
幼儿园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自律,阅读,吃饭,睡觉,穿衣,解手,卫生,与小朋友交流等等,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在家里也注意通过亲子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优秀品质,让他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怎么做?如:现在的孩子条件好了,买的东西各种各样,五颜六色,孩子小,他看到了很喜欢,就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了。家长每天要看看孩子的书包,发现有多余的东西,问明白了,就让孩子送回去,或者陪着孩子送回去!并向人家道歉!这样孩子就知道了人家的东西喜欢也不能拿!
四岁的孩子家长不应该对他超前教育,你教他不会,很正常!说不定到了一年级老师一教他就会了!我过去教学生作文,有的孩子在四年级作文水平一般般,说不定到了五六年级会来一个大的飞跃,让你意想不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家庭教育中感知培养反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家庭教育中感知培养反例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