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规矩是家庭教育的基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规矩是家庭教育的基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何要给孩子立规矩?
1、规则预示着不可超越安全的界限
为3岁前的孩子制定规则,是以保护孩子的安全、不伤害他人为前提的。制定规则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细微习惯,逐步学会与人交往以及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2、没有规矩的孩子,往往得不到他人的信任
没有规矩不只是体现在平常调皮,作业完成不认真方面,也体现在为人处世上。是否守信用就其中一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是男子汉奉行的圣条,但是如果连最基本的规矩都没有的话,哪来的信念支撑孩子去对他人“讲规矩”呢?没有信用的还是总是会失去别人的信任,久而久之,想再要别人相信自己就很难了。
3、规则意味着有规律的生活与习惯
让孩子遵规守矩,就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孩子喜欢熟悉的生活秩序,重复性的、有规律的生活能让他们拥有一定的安全感,感受到充实的意义。
4、规矩使人自由
其实真的能够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孩子,才是最快乐的。他们不需要担心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做了会不会得到非常严重的惩罚,甚至都不需要考虑结婚,因为在这些孩子的心里,早有了天平来平衡自己的判断。这就是规矩带给孩子的作用。
立规矩对孩子来说,不是健全人格上的锦上添花,而是成长过程中的必备基石。很多人对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有误解。我们会觉得,孩子还小才不懂事,等他长大以后,自然而然就能适应学会这些规矩了。
殊不知,孩子的模仿能力和适应能力从小就会开始爆发,小时候父母给他怎样的反馈,都会决定他日后的行为准则。所以,立规矩这件事要从小抓起。
21世纪家庭教育的6大新理念?
在家庭教育中,要懂得观察孩子言行,学着做“知心父母”,尤其要注重6个教育理念。
01心理问题滞后反应
“我们小时候都没人管,现在不都挺好?”这是我听过最多的话,可当孩子真遇到问题,可能已经晚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这些病不是在确诊前一周里罹患,一旦确诊,也不可能短时间治好。孩子心理问题也一样,前面不做工作,事后很难扭转。因此,孩子成长中家长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心理养育越早开始越好。
02孩子的问题大人造就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先考虑自己在哪些问题上能调整。很多教育问题看似在孩子身上,但根在大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应讲究“同进步”,学会跟孩子一起成长,改正错误。
03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父母爱孩子,大多体现在物质上,买名牌、报私教、国外游……但这些都抵不过“心理抚养”。心理学里有一个试验叫做“感觉剥夺试验”,说的是把试验对象囚禁在一个房间里,然后满足他所有物质需求,但禁止他交流,也不给他阅读权,结果没有一个人挺过一周,出来后纷纷表示快要疯了。这说明,当人被剥夺“感觉”之后,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所以,心理抚养最重要的就是要给予孩子情感,要给他感觉,不要只靠丰富物质生活。
04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心理抚养和人性教育是互通的,我在研究犯罪案例时常常听到大家评论某些犯罪人员毫无人性,其实这些人大多是没有家庭生活的。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高校投毒杀人事件,罪犯智商很高,却缺乏人性。这说明有些家长在教育问题上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不重视人性的培养。
05性格才决定孩子的命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规矩是家庭教育的基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规矩是家庭教育的基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