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现代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误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现代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误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家庭教育的几个误区?
1
过分溺爱,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是一种另类之爱。 这种溺爱,是一种畸形心理,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2
望子成龙,家长成材心切,完全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死记硬背,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忽视;
3
物质刺激,用物质的诱惑去诱导孩子学习,孩子将不能养成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家庭教育除“纵容、暴力和打击”三误区外,还有哪些?如何形成正确家教观?
第一条:在孩子的生长生活中参与较少,认为教育是老师的工作。现在社会生活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多家长都在忙事业,认为只要赚到很多钱,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的教育交给老师去做。交由老师去管理,认为孩子的成长跟教育完完全全的依赖于学校,而跟家长没有太大的关系,这种心态和行为不仅仅是家长在推卸责任,而是非常错误的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增加了学校教育对孩子的难度,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第二条: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内心需求。很多家长总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还会为这么做冠以“为你好”的名义,总是把自己认为的当成孩子认为的。但是我们面临着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现在的孩子视野开阔,他们生活在中国人从来没有过的物质条件下,信息环境下,以及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认知的特点,也有自己的思维特点,这种不理解、不沟通、不能平等地建立一种互相支持的这种家庭关系,那一定会造成家庭教育问题。
第三条:望子成龙或者叫虚荣感。这种期望非常强调功利化。事实上,我老说一个观点,每个家长都在说,不要让我的孩子输到起跑线,但终点到底在哪?其实大多数家长受市场价值观的影响,也受整体思想道德文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把孩子成长所谓的目标定位在成功上,而这种成功往往有功利化、物质化、现实化等特点。这样的一种思想,促使家长采取了很多背离儿童发展规律的行为。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孩子普遍生活的不快乐,生活方式不健康,恰恰源于这种过分期望。
营造好的家庭教育观念,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第一人学校,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性格,人生观都有很大滴影响。所以在家里有问题有争吵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②父亲要对孩子有足够的陪伴,教会孩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能够正确面对挫折的能力。③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自我保护。
家庭的生态很重要,家庭成员的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父母的言传身教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其次,亲子活动,父母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或者是一项任务,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作用。第三,表扬和鼓励。要及时,要经常要具体化。让孩子树立自信,充满正能量。
还有是过度炫耀孩子。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适当的鼓励是对的。有个别家长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逢人就说我的孩子老优秀了,后说孩子成绩让别人来夸奖,达到自己炫耀的目的。这样的孩子一旦成绩不如意时,会缺乏自信,甚至一蹶不振。最后的孩子的学习效果并不一定好了。
正确教育观是家长做表率,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和自律,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优秀品质。
家庭教育是人生真正的起跑线,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分享‘’、‘’遵守规柜‘’和‘’言行文明‘’。从小养成这三个良好习惯,对孩子未来大有好处,必定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社会有用的人。
现在很多家庭意识到鼓励教育的重要性,但殊不知一直不当的鼓励教育也是一种误区;还有就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忽视也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影响……
至于正确的教育观,我之前比较喜欢《正面管教》中和善而坚定的方式。但现在却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我们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个人认为,在不伤害孩子(包含身体和心灵)的前提下,适宜、正当、有用的就是有针对性的教育。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关于“家庭教育除‘纵容、暴力和打击’三误区外,还有哪些?如何形成正确家教观?”这个问题,是大部分家长都关注而且最容易走入误区的问题,对这个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角色缺位。有的家长认为挣钱最重要,挣够足够的钱,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未来。他们熟不知,孩子的成长中,习惯、品德等地养成必须从小开始,如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将事倍功半。如果孩子教育不好,你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也有坐吃山空的那一天,教给他们生活的本领最重要。所以各位家长应该对孩子负责,好好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再忙也要留下和孩子对话的时间,从小健康快乐成长。
第二、空洞说教,即讲大道理之类的谈话教育,一般没有什么用。空洞说教不如行动引导,不如引导孩子自己去感悟。比如孩子不爱学习,不爱读书,家长可以每天陪伴孩子一起学,孩子在一边学习,我们家长也要在一边看书,如果孩子表现好,予以称赞和鼓励,并与其分享读书的快乐;再比如电视中有哪位名人的成功事例,让孩子一起感悟这位名人的成功之道和成功后的荣誉感,以激发其更好地奋斗,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喜欢听话。很多家长喜欢听话的孩子,家长经常这样说,你看谁家的孩子多听话,家长叫怎样,他就怎样,真听话。在此只想说明的一点:过于听话,没有主见的孩子会迷失自己!自己不善于动脑,做事没有自己的主见,在将来他们会对家长有极大的依赖。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因材施教,鼓励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别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理解你,不是服从你。
第四、期望过高。有些家长把所有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每天都想着让孩子怎么样,对他们要求过严,期望过高,一旦不满意,就唠唠叨叨,严加管教与批评。其实这样对孩子会造成心理影响,缺乏自信心。作为父母如果敢于肯定自己的孩子,对孩子发出“你一定能行”的正向信息,那就会使孩子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相反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心存过度的担心和保护,对孩子发出的是“你不行”的负向信息,那么时间长了,孩子会真的认为自己不够好,从而缺乏自信。所以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多一些赏识与肯定,让孩子更看重自己。
我的回答完毕,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各位。
如何看待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误区?
在我观点来说,棒打出孝子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孩子在叛逆期,你不教育的话,他会成为世界的流氓,打他之后,你最好要他知道他错在哪里,要怎么改正?这才是,棒打出孝子的最佳方法,还有就是教育要怎么教育从哪方面的教育?
如何看待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误区?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孩子,的确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暂且不去讨论,因为我们首先要看到什么样的教育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说家长教育孩子容易走入什么误区。
误区一,棍棒教育。这种教子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很流行。因为当时大部分家长学历不高,没有科学的家教方式,所以把“棒打出孝子”奉为圭臬。加之那时大部分家庭都不是独生子女家庭,家庭的中心都不是孩子,因此这种棍棒教育就很普遍。我那时正是十三四岁,周围总有孩子挨打的事情。比如我伯伯家的大女儿就总被父亲暴打。我伯伯一共有四个女儿,这大女儿从小就被赋予了相当重的责任,照顾好三个妹妹是她必须做到的,而她自己活得相当压抑,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挨打。有一次听说他父亲喝多了酒,用擀面杖打她,竟然把擀面杖打折了。那么这种棍棒教育的效果怎么样呢?也许有一些孩子成了大器,但是就大部分孩子来说,说话做事都有点战战兢兢,谨慎有余,勇敢不足,总在提防着什么似的。
误区二,宠爱有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因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庭里受到了众星捧月般的待遇,他们成了家庭的中心。这和80年代之前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因为受到宠爱,所以孩子成长没有拘束,家长百般呵护,家长处于从属地位。宠爱的结果就是孩子在社会上追求个性,在家庭生活方面却有着天然的依赖性,认为父母的一切都是属于他的。我一个朋友的儿子就是80后,他从小被娇生惯养,虽然上了大学,但毕业后不愿意吃苦受累,屡次跳槽,现在三十出头了,没有一个稳定职业,生活上父母快六十的人了,也指望不上儿子往家里放一块钱。 所以,独生子女在家庭里固然是稀缺,但一味的宠爱,时间长了孩子就认为是理所应当,容易产生好逸恶劳的恶习。
误区三,散养式。这也是近些年流行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谓散养就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而在行为上家长不做过多干涉,让孩子自由成长。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实质就是放任孩子。所以这种情况下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很重要了,环境对孩子的引导成为他成长的指南针。环境里都是勤奋有为的同龄人,他就可能成就有加,而环境里都是不思进取的同龄人,他就有可能好逸恶劳,甚至走入歧途。我一个亲戚的儿子处于被家庭散养的状态,不管处于什么场合,只要自己的父母在场,都可以看出他对他们不屑一顾的轻蔑。而面对其他的长辈他也缺乏最起码的礼节以及尊重的态度。散养也许有一定的好处,可以让孩子的个性充分释放,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里,总要有一定的规范,散养的孩子也不能逾越。让孩子养成无拘无束的习惯,最终的结果恐怕并不乐观。
以上分析只是家庭教育误区的几个方面,更多的方面,更细的分析在这里无法展开,但这几个主要的误区也足以让各位家长警醒了。当今我们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年轻的一代脱颖而出,成为生力军,而我们的家庭教育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好的家庭教育是促进年轻人成长的摇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现代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误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现代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误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