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课程的框架包括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教育课程的框架包括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
1、课程标准分为:
①前言;
②课程目标;
③内容标准;
④实施建议;
⑤附录五部分。
2、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几种陈述方式:
①学习领域+学段(语文、数学等) 学习领域+水平(体育);
②目标领域+等级(英语);
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和三个分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以及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为科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描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活动建议。第四部分为实施建议,由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等六个部分组成。第五部分为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内容标准是《标准》的核心部分,它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构建教学目标框架要素有哪些?
三个基本要素,包括:
一是知识与能力。
基本的教学目标,也是基础知识积累,要求对文本的基本掌握;
二是过程与方法的要素。
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终极目标是能达到终身自学;
三是情感和价值观的要素。
让学生有正确的三观、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倾向,使之积极的融入主流社会,进而成为社会有益的人才。
教学目标包含三要素,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行为主体和表现程度也至关重要。以下是解释:
1、知识与技能: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具体而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4、行为主体。这个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这些写法都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构建教学目标框架的要素包括:
1.明确的学习目标,即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具体知识、技能和态度;
2.可衡量的标准,即通过何种方式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3.合理的时间安排,即确定学习目标的时间范围和学习进度;
4.适应性的教学策略,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5.评估和反馈机制,即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1、行为主体。教学目标表述的应该是学生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体是学生。在实际的目标表述中,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是从逻辑上去判断主体应该是学生;
2、行为动词。具体教学目标应采用可操作、可测评的行为动词来描述,使其意义明确、易于观察、便于检验;
3、行为条件。教学目标需要在表述中指明行为的条件,即影响行为表现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对条件的表述包括四种主要类型,即允许或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或辅助手段、是否提供信息或提示、时间的限制、行为完成的情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课程的框架包括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课程的框架包括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