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向您介绍云南中医学院的学校概况。云南中医学院成立于1960年,是国家第二批创办的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 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13年及往年,中医、中医专业均通过教育部.云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60年,是第二批高等本科院校全国的中医药院校。 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2013年及往年,中医学、中医专业均获得国家教育部认证。教育部。前些年成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的大学。历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审评估,历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经教育部公告后更名为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校秉承“崇德和和、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发展成为一所以中医为主体、民族医学为特色、本科教育为基础的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教育状况良好。医、理、工、管理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中医院校。
云南中医学院现有呈贡、白塔、宜良三个校区,占地990余亩。馆内现有纸质图书资源93.96万册,纸质期刊384种,线装古籍1.8万册,电子资源总量61.78TB,中外文数据库53个,电子图书145万册。
截至今年7月,全日制在校生10859人,其中本科生9695人,硕士生1164人,留学生213人。设有11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课程教学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重点学科14个,新增中医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4个。设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24个二级学科)和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本科专业26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近200项。
云南中医药大学主校区现有教职员工687人,学历、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博士生导师1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知名中医师1人,国家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知名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1人,云岭名医3人,云岭学者、云岭名师、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7人,教学名师9人;中医名师4人,名中医36人,云南省荣誉称号中医师33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云南省后备人才2人;科技创新人才2名;云南省首批中医药领军人才3人,高层次人才及培养对象2人。聘请国医大师张震、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琪等420余名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担任硕士生导师、名誉校长、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
58年来,一代代名医名家潜心育人,培养了6万多名中医药人才。有的扎根云岭,造福家乡,有的远渡重洋。光大中医崛起,国家科技人才涌现。朱兆云,一等进步奖、何梁何利奖获得者;朱绵胜,法国中医专家、时空针灸创始人、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获得者;宁亚功,著名军医中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院长王杰;陈本山,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王向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教育部所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历年有影响力的标兵,一大批享誉学界的优秀校友。国内外。
云南中医学院建有世界最大的中西医博物馆;今年7月,被国家汉办批准为“孔子学院总部国际(西)中医药文化推广研究基地”。云南省中医药民族药博物馆是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学校是云南省中医药国际教育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云南省民族医药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基地。基地是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前几年,《云南中医学院学报》被评选为国家核心科技期刊。前几年已成为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临床评价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新团队2个、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拥有2个实验室、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站点、2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8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5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实践教学基地140个,其中直属附属医院2个,非直属附属医院14个,医药合作基地49个。
云南中医学院围绕民族医学、滇南医学、南药研究三大科研集群,推进校政、学校、校址、校企合作,打造“第三方检测保健品及化妆品、临床评价研究、保健品研发、“中药知识产权战略运营中心”四大平台弥补了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科研平台的短板。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建中医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省科技厅共建“中医药联合专项基金”,是云南省中医药政策研究会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与云南能源投资集团实施全面战略合作,与宜良县人民政府合作开发建设云南中药养生康养小镇,与云南酉阳生物科技公司共建“云南道地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与上海中国医科大学合作,与昭通、普洱、丽江等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五年来,云南中医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省部级近100项,省部级3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0项。重大项目“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用资源实地考察与研究开发”,由优秀校友、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朱兆云主持,学校赵毅、赵毅等两位教授参与魏群辉系统地探索了低纬高原地区的天然药用资源。现状,荣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彭江云领导的“温阳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及临床应用”项目荣获历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叶建洲主持的“云南省科技进步奖”项目“名中医治疗皮肤病的学术思想与应用示范”项目荣获历届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年。
近年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高于97.5%。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竞赛和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46项、省级奖项109项。 2013年实施的“本科毕业生德育保卫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实践荣获第三届云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活动已成为学术云、健康云建设的品牌。
早在1990年,云南中医学院就代表中国与西班牙合作办学,成立了“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载入国家传统高等教育60年史册。中医;自2007年起发起并主办了八届“加泰罗尼亚-云南中医学院”、“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学交流会”、前年在老挝开设“中医教育培训中心”前年成立“澜沧江-湄公河传统医学学院”,前年举办首届澜沧-湄公河传统医学学术交流会和首届国际佤族医学发展交流会。前年成立了“中缅中医中心”,前年举办了首届国际哈尼族医学发展交流会。在中西医研究方面独具特色。连续举办五届中西医国际论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有益借鉴。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加拿大、瑞士、韩国、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已成为南亚、东南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传统医学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
盛世,中医药因天时、地利、人和而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医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成为云南省八个重点产业之首。国家已批准设立中国昆明健康产业示范区,国家植物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学校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围绕云南建设“绿色能源”、“绿色食品”、 “健康生活目的地”和“三张牌”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