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了态度和能力等关键词,我在这里谈到的素质教育的范畴是更针对于企业的用人需要,通过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帮助上述人员能够顺利进入企业并能在企业中快速找到应有的角色。
素质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希望校园人经过一系列的素质教育课程最终转化为职业人。
课程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层递式设计理念,大约可分为四个阶段的课程:
第一阶段,规划职业,课程可规划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对所有即将参加工作的人来说都很重要。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职业生涯规划将对其一生的成就产生重大影响。每个学员在即将步入社会、进入某个行业时,都面临着林林总总的困惑,即使是学习了一大堆专业理论知识,也不知道在现实的企业中自己究竟能干些什么。所以课程最重要的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学员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工作;2、学员步入社会的行业情况,选择该行业所在公司能否提供这样的岗位以及职业通路;3、在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中,哪些是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技能。这是第一阶段的重点讲述内容。
第二阶段,树立职业化态度,课程可规划为职业化理念。面对第一个要参加的工作,无疑一个符合公司要求的职业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老总愿意把一个员工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他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就是员工的显性素质,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潜在水面之下的东西,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他们称之为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员工所具备的全部职业化素质。例如:不少应届毕业生或者即将参加工作的职业教育学员在显性素质方面表现还可以,但在隐性素质方面由于没有得到过培训,所以比较欠缺,这就是很多企业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真正原因。这就是职业化理念课程开设的十分必要和紧迫性,一定要找到企业的人来讲这方面的课才能让学员领悟到这些隐性素质的精髓。
第三阶段,工作必备技能,课程可规划为时间管理、目标管理、问题解决、创新思维、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这些课程看似应该是企业给员工的内训项目,其实最佳灌输的时期应当是学员即将毕业之时。举一个例子,沟通这个词已经在企业里上升到天天说都不厌其烦的高度,学员经常只闻其字面,却不知其含义。简单地说,学员在求职的过程,就是在卖自己,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怎么知道企业需要什么人才,而企业怎么知道你的能力呢?上述几个规划课程都需要长篇介绍各自的课程目标及其联系,在此文中就不再展开。
第四阶段,成功求职,课程可规划为如何求职、认识企业和了解行业。如果说前几个阶段是循循善诱的话,这个阶段就是真刀真枪地脚踏实地了,而且是新东方的风格,纯粹就是应试,但这一环是关键而且并不可少的,学员在前三个阶段打下的基础再好,但是到了真正面试时却输在了一些技巧上,就有些前功尽弃的味道。所以,这三个课程放在压轴,自然有它的份量。
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绕弯走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一条路,可实际上,他们仅仅少走了4步路,却踩伤了花草